6314-作者:宋晶-山西太原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1):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逻辑特征值为(-1,0),R1(-1)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比如:公司规定九点上班,小王九点半上班,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属于R1(-1)。


这是我带孩子参加过的一场万圣节亲子活动。

商家精心为孩子们布置节日氛围,可爱的气球拱门及各种卡通人偶,有表演还有游戏,每个孩子也收到了一份节日小礼物。就在活动结束后,一些孩子看到门口的气球拱门特别漂亮,嚷着要家长从上面摘下气球来,于是,家长们就开始动手破坏气球拱门,强拆强拿,不一会儿,好好的拱门就这样被洗劫而空,现场一片狼藉。

争先恐后,不让孩子吃亏,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家长们“爱”的私心泛滥,无视规则,用“挤”和“抢”为孩子树立着榜样,证明自己高明、睿智、厉害,对不遵守秩序的行为不以为耻,反而为荣。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江苏。妈妈带女儿过马路,对还剩20多秒的红灯置之不理,看见驶来的汽车不避让反而往前冲。就为了那20多秒的抢行,母女双双住进了医院。

其实,孩子们原来是懂得做R1(0)的,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都是懂得守秩序的。平时我们常能看到:孩子在马路上拉着妈妈的手说“不要闯红灯”,在商场里扯着奶奶的衣角说“排队结账”,图书馆里小声提醒爸爸“打电话小点声”……

孩子们原本是懂得R1(0)的,只要家长不过分溺爱孩子,不去带动孩子占便宜,减少R1(-1)行为,才是真正保护和教育孩子的正确做法!

 

我们来讲下一个习惯——R2代表着目标方面的习惯,也就是制定一个目标后坚持不懈、努力奋进的习惯。包括学习成绩和工作技能、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R2是努力做的程度,从0~N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个孩子要养成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习惯绝非是件容易的事。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来自于他的坚持。特别是在否定、批评、打击的逆境压力下还能够坚韧顽强地拼搏,最终收获鲜花与掌声。

今年暑假,我的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舞蹈、电子琴、尤克里里、画画和游泳,都是周课。刚开始我问她:“你确定学这么多可以么?会不会太累?”虽然她做出一副愁怅的烦恼样,但却信心十足地回答我:“没问题!”

在学习这些本领上面,孩子哭过,因为舞蹈会拉伸身体,特别疼;因为弹琴弹错音,老师会批评;因为游泳要下水,她害怕。要克服孩子心里的恐惧并且不断地保有自信,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在学校门口也看到许多家长,生拉硬拽地扯着孩子大嚷:“哭什么哭!真没出息!我花那么多钱供你学习,你怎么这么不上进?!”

那段时间我对孩子的教育也比较迷茫,后来,我跟女儿制定了一个小计划。我们做了一个练习表,每天抽出10-20分钟的时间用来练习,完成了就打勾。比如舞蹈,如果只靠老师一周一次的课上练习,到下次上课一定会感觉特别疼。我们约定好每天临睡前把老师教的动作全部做两遍后再睡觉,每天都这么重复,下节课就不会感到太吃力。

弹琴也是。女儿每天都要把新曲子练习五遍,完成后在计划本上打勾。她弹得越来越顺手,一周后几乎不用看谱子就可以弹下来了。而且我发现,她不只把老师教的曲子练习了,还自己主动把后面的曲子也预习了几遍。这样下来,每次老师检查时她都能够轻而易举地通过,比班里其它孩子学习的速度更快,并且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深厚。

信心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你夸一句、捧一句或者强推着、打骂着就有的。它一定是一天天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走下去,从0到N这过程充满着艰辛与荆棘,不只混合着汗水与泪水,更要克服骄傲与气馁。

 

再让我们看看R3人际方面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人际品德是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本领,R3是提升个人魅力的重要条件,不做或做不好是0,没有给自己增值,做得好就是+1,+1表示为自己加分,同时也在他人心中增加了影响力。

好的教养和礼貌来源于一个家庭良好的教育家风,首先父母要具备与人为善、主动交际的意识与习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启发、带动和影响孩子的行为。

一个孩子通常在满周岁之后,开始产生与外界交往的意识,学习行走和说话。我们在教孩子说话时,怎么说,说什么,孩子都会学着复制。比如,我们要教孩子说“谢谢”——

通常大部分的妈妈教孩子说“谢谢”是这样教的:

当别人递给孩子东西时,你立刻对孩子说:“宝贝儿,跟阿姨说“谢谢”。”孩子便照猫画虎地跟着你一起说“谢谢”。虽然只是模仿而已,真正未必会体会“谢谢”这个词的含义。但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每当他人递给孩子东西时,他知道接纳一件物品,就要使用“谢谢”这个词。

当然,还有一种教孩子说“谢谢”的方式:

一位妈妈跟孩子说:“宝贝儿,把桌上的苹果递给妈妈。”孩子会找到一个苹果然后把它递给妈妈,妈妈接过来笑着说:“谢谢宝贝。”后来,孩子觉得很开心,一个苹果又一个苹果地递给妈妈,而妈妈每次都会说:“谢谢宝贝儿。”

前者的“教”,侧重于语言和形式的复制,在孩子完全对世界陌生的情况下,完全依赖身边熟悉的人,家长怎么说孩子100%也会怎么说;而后者的“教”,是让孩子从自身的生活体验过程中感受到了“谢谢”是种愉悦的行为,他体验到了“美德的回馈”。

数多年之后,我们发现,仅仅延用第一种教育方式的家庭,孩子很容易出现不听话、逆反的心里,因为你带给孩子的只是说教、是控制,并没有真正的让孩子体验到从R3中收获的乐趣。当你再要求孩子:“宝贝儿,跟阿姨问个好吧。”孩子突然这样回答:“不,我不想说。”你当然就会自乱阵脚,并且怒火中烧。

 

我的女儿,在她第一天走出家门上学去时,我并没有要求她说:“宝贝,要跟妈妈说再见哦!”而是直接对她说:“宝贝~再见!”女儿也会懂事地回我:“妈妈~再见!”现在每天早上她都会主动跟我们说“再见”,这便是一种好习惯。

当然,不管孩子的R3习惯最初是来自于形式还是来自于内心,只要是她现在懂得主动并乐于做,我们都应该回应给孩子们一个大大的赞,让他们体验到R3(+1)的行动意味着什么,所带来的收获又是什么。

做到R3(+1)并不难,把你真正发自内心的感情传达给孩子,通过让孩子体会这种真切的“爱”的感受并转化成回馈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R4理念方面的习惯。理念,是基于每个人思考的出发点。每个人的为人处事及看待问题的角度、心态问题等等,通常都是源于父母亲的引导及教育。

我们看下面这幅图:妈妈领着女儿在车站等车,看到一名清洁工:



第一位妈妈说:你看看,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跟她一样扫大街!

第二位妈妈这么说: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

R4理念是一个人内心价值观的隐性层面,不同的教育理念虽然能够带来同样的外在行为(好好学习),却喂养着不同的动力(恐惧 vs 梦想),也带来了不同的生活心态(利己主义 vs 利他主义)。这就是R4(C)与R4(c)。

R4(c)利己主义产生的孩子长大了会先为自己着想,忽略别人的利益。容易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公平,不会关心别人。


具有大我思想的父母,给孩子的教育理念偏重于:

R1方面:强调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规章制度。

R2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找原因。

R3方面:多做利于他人的事情,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基于小我思想的父母,给孩子的教育理念是:

R1方面:强调多保护自己,不能让孩子吃亏。

R2方面: 孩子学习差、效率低不是孩子的原因,主要是老师和学校的教育问题。

R3方面:要孩子搭建人际关系,因为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物质与利益。

 

具有R4(c)思想的父母不在少数,当然,我们也不是要求教育处处都应该有R4(C)的思想理念。但至少要培养“自利则生,利他则久”的理念:在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要懂得保护自己;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懂得帮助他人。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四种习惯:R1关于规则的习惯;R2关于目标的习惯;R3关于人际的习惯;R4关于理念的习惯。你学会了吗?

今天留给大家的作业是:找到生活中的4R坏习惯,思考如何有计划地用好习惯来代替坏习惯?好好想一想,这真的是个问题哦!

下期课程《成长第三步:习惯刚刚开始》。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您对本期课程有任何疑问的话,可以随时私信我们群内个人名称带有“4R4P”标识的老师,他们都可以为您解答。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次课程我们再见!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