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敏 的文章
责任行为中的无“责任主体”现象 4R4P学生心理疗伤系列
责任行为中的无“责任主体”现象
分享学员:石家庄 高素敏(石家庄***学院教务处处长)
(该文章未经方老师改编)
我院学生结束了在某汽车公司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习回到学校继续上课。为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校企合作、。学院组织了部分学生代表座谈会,学院相关领导参加。在座谈中,学生在谈收获和体会的同时也在抱怨:“工作时间太长,在机器旁边站得太累”“厂内班车频次少,等待时间太长”“实习待遇比起本场职工偏低”“职工宿舍设施不完善”……学生在谈到动情处,甚至有流泪的冲动。
面对学生的种种委屈。参加座谈的一些领导们似乎也开始心情沉重起来,为了安抚学生的情绪,纷纷表示:“今后学院会和企业去谈,尽量争取改善实习条件”。而此时,学生的委屈情绪似乎并没有得到缓解。
我作为参会的领导之一,发言了:“孩子们,通过三个月实习,通过刚才你们的谈话,你们的收获和成长,我们全都看在眼里,感知在心里,倍感很欣慰,为你们骄傲!对于你们所受的累和苦,我们感同身受,也很心疼。今天你们倾诉了,学院也收到了,那咱们的情绪就该放下了。孩子们,你们今天所谈的这些,就是未来我们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有苦有累有不如人意。那我们今后怎么办?学院会针对你们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和你们一起努力,培养知识和技能更加完善的自己,从而坦然、坚强面对现实。”
当我说完那些话后,学生感觉如释重负,自己的“委屈”似乎有了“着落”。会后,参会人员说“高处,您真会说话”。其实不是我会说话,只是我帮助“责任”找到了“主体”。
责任动力学分析——
1、在这次座谈会中,学生在抱怨“企业”的种种“状况”----认为企业是责任主体,而自己是“责任客体”在评价企业的责任低阶行为。而学院领导也认为种种“状况”的“责任”在企业-----也认为企业是责任主体。所以领导很轻松的表态“今后去和企业谈,尽量争取改善实习条件”。认为企业是义务责任低阶行为R3(0)。
2、当领导表态后,“学生的情绪并没有得到缓解”。为什么呢?学生感觉领导的表态很“无力”因为 “学院管不了企业”。而学生也很明白“企业的哪些问题存在已久,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作为学生这一方,目前是处于无能为力的能力责任低阶状态R2(L)。
3.构成责任动力学公式:R3(0) B R2(L)(责任第一现象第七层次 透过现象看本质)抱怨的背后是实践能力的匮乏。
那谁来解决那些问题呢?学生感觉自己的问题无解。无责任主体?
责任动力学实践运用——
1.学生实习遇到问题时,首先应想到的是自己作为一位学艺不精的学生,一位尚不够格的员工这个责任主体,在企业的工作表现能否得到企业管理人员这一责任客体的认可。
2、我的那番发言,先是肯定了学生们的成长---安抚(初步让学生认识自己是主体),然后对他们的“苦和累感同身受”---共情,最后指出我们共同努力完善自己(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责任主体!但学院愿意和他们一起承担。
3、其实学生们回来 “抱怨”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期待学院或者企业为他们解决那些问题。只是刚刚经历了三个月不同于学校生活的日子,回到学院见到领导,就像见到“亲人”般的感觉,希望倾诉一下自己的经历和感慨,希望得到学院领导的肯定和同情,希望被关爱被关注,希望成为“情感主体”。
中国4R4P管理学院友情提示——
在职场经验尚未成熟、还是一个稚嫩菜鸟的时候,应该勇当责任主体接受来自用人单位的种种评价,作为实习生理应加倍努力、缩小与正式员工的差距,这才是一位实习生应有的理性责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