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60-作者:陈川湘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2(N):R2能力责任,努力做的,表示一件事情的结果会有程度性的差异,R2(N)表示在做一件事情中,离目标的差异化越大,所表示的N值越高。比如:公司定的目标是10万,小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月底的时候做到了100万,勇夺第一!

有句话叫:人多力量大,
多个人的力量确实比一个人要大,
如果你仔细考量每个人是不是使出了全力,

答案是,不一定。


上图是法国著名农业工程师林格尔曼做的“拉绳子”实验。
林格尔曼让力气相近的不同数量的人拉绳子,
然后测量绳子的拉力和平均每个人的拉力数值,
结果如上图所示。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
参与的人数越多,
平均1个人的拉力反而越少。
到8个人一起拉绳子时,
平均拉力变成了原来1个人拉绳子时的近一半的值。
也就是说,
8个人一起拉绳子的实际拉力,
几乎相当于4个人分别拉绳子子的拉力之和。
出现了“1+1<2”的奇怪现象。

这个著名实验说明人们倾向于单独作战时的竭尽全力,
但是到了集体中,
更倾向于把责任分解和扩散到团队中的其他人身上。
这是集体劳动存在的一个普遍特征,
来源于人与生俱来的惰性。
就像我们常说的:
一个各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有水吃。

这个现象应用到企业中,
公司目前几千人的规模,
员工个体对于企业的贡献很难划分清楚,
而这个时候,
作为个体对企业目标和任务的责任感就会越小。
试想,
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完备的业绩衡量机制,
让员工的贡献与企业的目标链接起来,
员工将感到自己对企业的贡献可大可小,
甚至可有可无,
愿意付出努力的人就会更少,
企业成本自然就会增加。

所以,
绩效考核从制度层面,
确保了个人对企业贡献的衡量,
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2(N)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